傳統手作技藝 部落編織生活-陳愛美

「玩轉大武 行動智能」此計畫以區域性社造的合作方式,在年由尚武社區發展協會、大武社區發展協會、臺東縣巴塱衛原生文化創輔協會多方合作,分工執行計畫項目內容,建立在地文化創意資源共享,將輔助轉化在地文化資訊及地產業,進而邁向社區文化特色,並以影音拍攝,推廣分享於網路影音平台,實現行動智能於網路科技,優化在地產業的網路互動性,讓大武鄉地區在地文創產業能與資訊共享連接行動趨勢,提升社區競爭力。

文 / 圖  林昆緯、謝孟熹

傳統手作技藝部落編織生活

據陳愛美女士說起他與桃編織的故事,從小生長在部落裡的回憶,小時候常常在媽媽的身旁,看著媽媽編織著月桃葉,而在部落裡月桃編織是生活的一部份,大武鄉各部落裡頭,幾乎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在閒暇之餘就做著月桃編織,可以說是一種部落的傳統文化,所以小時候耳濡目染,在自然的生活中就學會了這個月桃編織,回憶起在桌邊看著媽媽在做月桃編織時,媽媽會一步一步的說著編織的步驟,也提醒說要把這個月桃編織給學會,而我從小就對於手作編織就非常感興趣,喜歡想像編織能做些什麼東西,所以時常問著媽媽要如何製作月桃編織。

在以前的生活裡,要隨時買一個能裝東西的籃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在部落裡家家戶戶都能看見月桃編織的籃子,而就月桃編織的素材來說,在大武的深山裡頭就有豐富的月桃葉,所以過去常看見部落的人,會扛著大把的月桃葉下山,然後曬乾處理,經過一個前置處理,然後才能進行月桃編織,從深山採集到素材成形,在經由編織才能完成成品,這樣的繁雜過程是需要技藝的傳承,才不會讓這個部落傳統技藝給流失掉。

不離部落傳統工法創新生活時尚價值

從部落傳統的製作,可以看見以前月桃編織,幾乎都是拿來製作置物籃或草席,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部落裡這樣的月桃編織,也越來越不易看見了,
看到的幾乎都是現代的機械工藝作品,像是塑膠材質的置物籃或箱子,因為方便可以輕易的買到,大大減少去深山取材的繁雜工序,傳統月桃編織正漸漸的走入歷史,但無法取代的是部落傳統的文化價值。

但是因為意識到部落技藝文化漸漸流失,所以想要這樣的傳統技藝給抓回來,所以也在這次「玩轉大武 行動智能」的拍攝計畫當中,紀錄下社區所辦的編織幸福的部落技藝傳承的手作課程,希望能將這樣的部落文化傳統技藝給傳承下去,也希望能不僅是技藝傳承,更能夠在這樣的月桃編織帶進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的生活美學。

台東縣大武鄉加羅板部落,雲豹地故鄉。

方宣喻 攝

「玩轉大武 行動智能」- 傳統手作技藝 部落編織生活 - 陳愛美 : 台東縣政府 文化處。

Posted in 大武社區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