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泉台灣鯛 邱創仁先生獨創研發養殖技術

如需在這個區塊中加入任何內容,請先在區塊中新增小工具、項目列或預先建置版面配置。

吳郭魚&台灣鯛」有什麼不一樣?

「台灣鯛」自1969年改良的吳郭魚(福壽魚)問世後,吳郭魚的養殖展開了新的一頁,繼1975年單雄性吳郭魚技術的研發成功,使得吳郭魚的養殖和品管正式進入了商業化。

 早期因吳郭魚是屬於雜食類的屬性,所以在早期養殖方式採用農漁牧綜合有機經營的方式,造成「吳郭魚是取食豬糞和雞鴨糞」的負面消費印象,加上海水養殖和進口魚種等其他替代魚種的增加,以及消費者求新求變和偏好的改變,致使吳郭魚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被視為下等魚種,同時,在過去漁政單位也未特別注意與輔導的情況下,自然使吳郭魚的魚價長期低落且欲振乏力。

據亞洲廚神楊元銘主廚表示,在台灣飲食文化中「台灣鯛」是很常見料理,但是隨著各地方的族群會有不同的烹煮方式,但是唯一一點就是腥味是魚料理的重點所在,吳郭魚屬於雜食類的屬性的魚類,所以容易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而導致肉質風味上會有極大的落差,但是邱創仁先生所養殖的「台灣鯛」卻沒有我們常說的「土味(台語)」及養殖的「飼料味」,雖然邱創仁先生 肥大但是肉質鮮美且油質,可以說是「大武山泉台灣鯛」的特色展現,值得大家來吃吃看。

大武山泉水作為飼養的水生環境

訪談中邱創仁先生說到,自己喜歡研究養殖培育野生動物的工作,早期「果子狸」尚未編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時,就開始研究如何養殖培育,後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果子狸」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後,就無法再進行養殖的工作了。但是由於自己還是有著研究養殖培的興趣所在,進而轉向研究養殖「台灣鯛」,

因為大武是一個具有天然環境的好地方,又具有純淨的山泉,來作為養殖水生環境必定能養出不同的「台灣鯛」。以大武山泉水作為飼養的水生環境,並且在飼養間隔期間會加強池底環境改善,淨土養地、整地、推土、翻土、日曬、消毒、殺菌,這些過程都是有關於水質的關鍵,已天然的野牧草等植物做為養殖餵食,可讓魚兒提升活力,進而強化抵抗力。在每日會額外供給品牌認證的魚用飼料,作為營養補充。

Posted in 大武社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