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卡車運將攏知-大武客運美食

大卡車運將攏知-大武客運美食
從早期的公路局客運的繁華時光,帶動整個車站周邊的美食商圈,大武華山餐飲店走過南迴公路興衰歲月,但「什錦海鮮炒麵」的好味道,還是長留在運將的回憶裡頭。

文 / 圖  張玲芬、謝孟熹

運將人氣餐點什錦海鮮炒麵

華山餐飲店創始於民國75年,當時東西運交通幾乎完全依賴著公路局客運,而公路局大武站周邊美食商圈的形成,全因客運班車都會在大武停留20分鐘,來往的貨運大卡車更是絡繹不絕,幾乎24小時不間斷,所以華山餐飲店周邊會備有大貨車加水設備,提供大貨車水剎車降溫水箱加水之用,最高峰時期備有四個加水設備,也形成大卡車排隊加水的場景,而運將在加水的同時就會點個快餐或小吃來滿足口慾。

 

華山餐飲店,海鮮炒麵。

謝孟熹 攝
據華山餐飲店第二代傳人詹勳鴻先生表示,從以前到現今從沒變過的運將人氣餐點就是「什錦海鮮炒麵」,簡單的海鮮、鮮肉、蔬菜在大火中拌炒,再以高湯融合出什錦炒麵的鮮甜滋味,一盤簡單樸實的什錦海鮮炒麵,陪伴著貨車運將在南迴公路上歷經漫長的歲月,也讓大武華山飲食店成為南迴線的運將心目中的南迴美食。

 

近幾年腳踏車環島的車友們,打聽到大武華山飲食店的美食,運用電話預約的方式來訂餐,例如鐵馬家庭舉辦的環島行程,經由楓港進入延綿的山路,下山後來到大武最美麗的海岸線,好不容易騎到大武,時間剛好來到中午時刻,所以就選在大武華山餐飲作為休息集結據點,在大武華山餐飲店,享受南迴人氣美食之後,休息一下再出發,慢慢相傳的大武美食,大武華山餐飲店也成為車友中的休息集結據點。

 

華山飲食店

地址: 台東縣大武鄉復興路73號
電話: 089-791367

尚武大陳天后宮過金火

尚武大陳天后宮過金火
尚武大陳天后宮供奉之天上聖母,相傳某日從福建廈門載浮載沉一座石製香爐漂流到浙江溫嶺縣上大陳紅美山雙架村,被漁民發現撈起。並在港口搭蓋臨時木板屋供奉,庇祐全村庶民,有求必應,靈驗無比。後由全體村民集資興建,取名為天后宮。自此風調雨順,漁獲尤為豐收。民國44年二月8日大陳故居因烽火連天,無法再居住,於是政府命全島居民隨政府遷台,村民為感念菩薩之庇祐,故隨村民一起來台。初以簡陋庫房暫奉菩薩,至民國58年全體村民為感謝天上聖母的恩澤,在村中公共庫房原址改建廟宇,供奉菩薩,取名為大陳義胞天后宮。

文 / 圖  尚武發展協會

風雨無阻的過金火

台灣各地都有大陳新村,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大陳義胞,將故鄉的信仰一起帶來,據莊春梅女士表示,民國四十四年浙江省大陳島撤退來台定居的義胞一萬八千多人,起初上岸於基隆港,後來安置大陳義胞兩個禮拜後,再由省府分配在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等五縣近漁港地區定居,分配到台東的以富岡、尚武兩處為主。

 

尚武的義胞,主要是來自大陳的紅美山,撤退時曾將原鄉天後宮的媽祖(二媽)、平水王、漁師大帝、三官大帝隨船迎祀來台,而神尊就供奉在現址的尚武大陳天后宮內。天后宮原為大陳義胞所建,是大陳義胞信仰中心,後因大武漁港日漸淤塞,漁源日漸減少,以捕魚維生的大陳義胞逐漸他散,多遷往都市謀生,整個社區僅剩老弱婦孺二十多戶,天后宮也逐漸演變成尚武地區平地人的信仰中心。

 

尚武大陳天后宮每年都會舉辦傳統祈福儀式「過金火」,據陳林秀蓮女士表示,她為尚武大陳天后宮媽祖的乩身,當時媽祖(三媽)降駕於陳林秀蓮(乩身)於尚武天后宮,並且指示要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八日舉行「過金火」儀式,原因是要為居民的後半年能平平安安度過,所以尚武大陳天后宮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八日都會舉行「過金火」儀式,這樣的傳統儀式從民國82年開始至今。

 

尚武大陳天后宮

地址: 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村政通五街30號
電話: 089-791799

彩妝師的日常

彩妝師的日常_封面
在這支影音紀錄片當中,說到一位彩妝師返鄉後,面對重新開始的生活,以及如何轉化克服心理困境。片中報導人吳惠敏是一位彩妝師,在高中時期就已經離鄉背井的到外縣市求學,大學畢業後就投入職場,在一個因緣際會接觸到美業,經過一番的努力,終於成為彩妝師,慢慢地朝向更大的夢想舞台,在一次突然的消息,得知家裡需要她,她的選擇是返鄉,回到家人的身邊陪伴這家人,但返鄉的突然讓她陷入心情困境,她是如何走出困境,她的日常改變了什麼。

文 / 圖  林昆緯、謝孟宸
彩妝師的日常這部微紀錄片,報導人吳惠敏是一位彩妝師,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離鄉背井去到外縣市工作,有一天她收到家裏傳來的訊息,她得知家人需要照顧這個訊息之後,就開始想著返鄉,她放棄在北部工作,選擇了返鄉照顧家人。據她在影片中表示,在還沒返鄉工作之前,在大城市裡的每天接到顧客需要彩妝的工作,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從早忙到晚,甚至要外出工作,或是電視台節目藝人的梳化,還有一些大型活動,如金鐘獎、金曲獎、演唱會、的後台彩妝照型,但是在返鄉之後就很少有機會了,在部落要遇到這些機會很難,她覺得在大城市的工作量這麼多,也是她唯一能完成她夢想的地方。

 

返鄉後她最擔心的就是客源及經濟收入的問題,因為她覺得如果沒有把自己的經濟照顧好,那她也就沒辦法去照顧家人,而在北部工作量比較多,正因為是自己也喜歡這個職業,所以也享受在幫客戶梳化彩妝後美美的成就感,但是話說回來,像新娘的彩妝造型這類的工作,在部落或鄰近的鄉鎮,新娘不是每天都有,雖然彩妝是多一個多元化的結合,可以是大小型活動,也可以是婚禮喜宴,只要是有彩妝造型的需求,就需要專業彩妝師,但要在部落遇到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地找到部落的需求,所以就去進修其他的專業,像是美睫、霧眉這些專業技能,因為發現部落的婦女們,對於這些美睫、霧眉很有興趣,社區協會得知部落婦女的興趣,也邀請她來為部落婦女量身訂製學習體驗課程,後來她發現來上課的不只有中年婦女,也有許多的年輕少女也喜歡這樣的課程,而來上課的中年婦女,都非常認真的在學習,甚至有的來沒有畫過或修過眉毛。

 

重新開始的困境

在剛回來部落的時候,暫時是沒有收入,她有一個表哥在尚武漁港旁開一家海產店名叫「阿梅海產」,所以就過去幫忙,因為她從來沒有接觸過餐廳,也不會餐廳的流程,所以也鬧出一些有趣的笑話,不是上錯菜就是被燙到,有幾次菜端到客人的座桌上時,腳一拐導致重心不穩,魚就從盤子中滑出去,急忙的道歉當中,她深刻體會到原來餐廳經營真的是不容易,後來在海產店幫忙的期間,也讓她接觸到在地民眾的可愛之處,與客人聊起之前是做什麼工作,她道出她在北部是從事美業的彩妝師,這也讓她有了改變的念頭,進而開始規劃她的下一步,後來在家裡就整理了一間工作室,開始她的事業也開始經營Facebook 社團,用線上預約的方式讓她的日常變的井然有序,客源也慢慢穩定。

 

前述有說過她不會煮菜,但是也因為部落也沒有賣什麼吃的,所以大多需要自己料理,所以就嘗試著煮菜,也因為在表哥的海產店幫忙時,時常觀看表哥煮菜的過程,看著看著也試著依樣畫葫蘆煮看看,得意地完成作品時,都會PO到Facebook限時動態,有一天部落裡的教會姊妹問她,希望能她能擔任廚娘,幫忙課後輔導的小朋友準備晚餐,她考慮了一下答應了廚娘一職,,早上要等菜車來,要煮菜的前置準備,要削水果給小朋友吃,雖然說會花一點時間,但是從小朋友的碗中,看見自己準備的愛心餐點被吃光光,總是能感受到無法比擬的成就感帶來的開心與喜悅。

 

回想這幾年返鄉的點滴,她的日常不再是以前的日常,從彩妝師的日常背後,看見她的改變,從端菜的服務生,又兼任社區的老師,又身為教會課後輔導的廚娘,原本是不能接受的困境,用堅持的信念挑戰自己,她表示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完。

 

文 / 林昆緯 2020/05/25

彩妝師的日常_部落婦女彩妝學習體驗課程。

吳惠敏  提供

彩妝師的日常_於2020/05/16南興部落文化健康站,學員合影。

方宣喻  攝

彩妝師的日常,為客戶進行臉部清潔。

方宣喻  攝

大武麗星照相館老闆蔡景山先生,手動操作4x5吋手工木底片盒上轉鈕。

林昆緯 攝

阿梅鮮魚湯,返鄉後在表哥的海產店幫忙。

方宣喻 攝

彩妝師的日常_於表哥的阿梅海產店幫忙。

方宣喻 攝

最純真的愛情–山東省老軍人與南興部落耆老

最純真的愛情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老一輩當過兵的,都能耳熟能詳的道出,500公里大行軍,當時在民國40年期間,從大陸山東省來台行軍的陸軍老長官,部隊於南迴行軍時,在當年熱鬧的大武街上,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當時在街上車布賣布的南興部落耆老。

文 / 圖  王咨喻
一見鍾情的故事,往往都在電影裡才會看見,現實生活中能遇見的例子確實不多,過去純樸的社會型態,保守的道德觀影響了內心想法的表現方式,深怕拒絕是愛情中必修的課程,這也形成40年代當時的相愛表現方式,害羞不容易表達內心的衝動,相較於現今的愛情綜觀,那真的是單純愛情。

 

延續相伴五十年

山東省王開豐老軍人與南興部落王留妹耆老,在民國42年期間,已經認識2年左右,他們兩老也在民國42年期間,給了對方一輩子的婚姻承諾,並步上了專屬於他們兩人真正單純的愛情。

 

當時山東省王開豐老軍人與南興部落王留妹耆老,因從小生活環境的不同,身分的不同,習性的不同,常常因此鬥嘴吵架,但他們老夫妻感情確實真的很好,當時兩老都是同進同出,王老爺爺都帶著他當時行軍時戰存的食糧、衣物到熱鬧的大武街去賣,努力勤奮的工作賺錢,並且兩人把存下來的錢在尚武村及鄰近村落買幾甲地,只為了留給以後他們的子子孫孫,一直到兩夫妻共同努力有了他們的結晶,長女是南興部落王春屏女士,次女是南興部落王鴻金女士,漸漸的生活平順安穩下來,也終於能放下擱在心中那塊責任的大石,兩老才平平安安的一起到天國享福,就連老夫妻過世前,都千千萬萬交代孩子,一定要把兩個人葬在一起,我想這份單純愛情應該不只50年,在天國享福的他們,一定還是像以前一樣,愛鬥嘴、愛吵架卻是感情非常非常好的老夫老妻,並在天國一同庇佑他們共同辛苦打造出來的王家土地與王家陽世子孫。

 

單純相遇

你們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陸山東省的陸軍老軍人可以認識大武鄉南興村當地的排灣族耆老,根據南興村王春屏女士的口述,在民國40年期間, 大陸軍人剛好面臨分岐的局面,於是大陸老軍人均普遍紛紛來台,這位山東省老軍人的部隊剛好選在好山好水的南迴公路做行軍,在某日當老軍人的部隊於南迴行軍時,走回到了當年最熱鬧的大武街上,據說那些大陸老軍人最愛去大武街上閒晃、喝茶、聊天,當一群老軍人坐在店家門口聊天喝酒時,這位山東省王開豐老軍人,眼光全注視在對面當時在店家外車布賣布的南興部落耆老王留妹,在因緣際會下兩人就因此認識了,在他們幾次的交談交流中,兩個人就投緣50年了。

 

飛越愛情的語言

山東省王開豐老軍人與南興部落王留妹耆老,想像他們在語言上的溝通,會有語言上的隔閡,這也算是在地的異國情戀,而語言是連接想法的一種方式,唯獨愛情能飛越語言的壁障,來連結彼此之間的想法,兩人相遇的緣分讓未來充滿著希望,對於40時代的愛情,那是一個保守、封閉、質樸的時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姻緣天注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40時代人們宿命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更何況要解釋內心裏的意思,在表現上會更加困難,但是王家兩老的故事中,卻是越過語言上的隔閡,讓這段愛情故事,有著浪漫的劇情。

 

南興被遺失的文化

南興被遺失的文化_封面。背景 顏俊明攝
民國103年時,部落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原住民魯加卡斯教育文化關懷協會)在因取得原民會核准執行部落活力計畫後,開始了部落文化復振的起頭。然而在部落僅存的巫師吳女士口述中,我們發現,原來魯加卡斯部落本來就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米收穫祭典,但因種種因素讓我們祭典的執行方式慢慢地消失,進而產生文化的斷層,在近幾年部落青年對自身文化的覺醒下,開始聚集對自身部落的復振與追尋,便開始了一步一步地將失落的文化拼湊起來。

文 / 圖  朱穆潛、朱亞惠

部落集體回憶

小米與祭典之間的連結,感受過去部落生活中,小米是扮演著什麼生活地位,想像現在的部落生活環境來對比過去的部落生活環境,了解在過去資源匱乏中的部落生活差異性,日常食用的糧食,要取得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所以從部落的老人家的集體訪查中找尋過去的景象,口述歷史魯加卡斯的傳統小米祭,從小米祭當中找回屬於部落的記憶。

 

小米牽連著魯加卡斯部落,也帶來魯加卡斯部落族人內心對大自然的感恩,這份感恩可以放大到以部落祭典方式來表現,過去在部落舉行小米祭典前,會做一些的準備,並遵循部落的傳統技藝來布置祭典,整個部落大大小小都動了起來,男生就要去山上狩獵,部落的人也會開始釀著小米酒,這也間接形成部落文化,文化裡帶著部落意識方向,伴隨時間的醞釀,久了就會形成部落的集體文化意識。

 

南興部落耆老在南興文化健康站,一起討論傳統小米祭典。

朱亞惠 攝

魯加卡斯歷史脈絡

魯加卡斯部落(現今為南興村)早在1937年由富山部分族人搬遷過來,由於當時地區九芎樹盛多,因而取名為魯加卡斯,富山族人在此居住,由時間的推移漸漸形成村莊的樣貌,並在1945年時期由來自草埔部落的族人遷移居住,進而完整了魯加卡斯部落的雛型。因受當時皇民化的影響(1937年至1945年間)原住民文物及相關記載遭到破壞,導致文化上出現破口,流失了文化上重要的考證,進而無法回溯更早年代的歷史文化考察。

 

現今部落僅存的巫師吳女士(83歲)回憶敘述中說到:「我在12歲至19歲左右,那時候部落很熱鬧,慶典活動都非常團結也很多人,大家可以一起歡唱在其中。」由以上的回憶敘述中可以發現當時部落文化慶典上保留最完整的時期為1940年至1960年間。

 

由部落耆老回憶說道:「當時部落的活動慶典是由頭目家族帶領,清楚分配男人與女人的工作項目,族人們都團結一同完成每年的慶典。並每年都會貢上農作物等收成給頭目家族。」由此可見,部落頭目在文化上的傳承佔上舉足輕重的位子,部落相關事宜及慶典儀式等等皆由頭目家族負責執行。

 

約在1950年時期,由第一批外來宗教宣教士來台,來到當時魯加卡斯部落建立教會,因宣教士熱情地宣教及關懷族人們的需求,漸漸地有許多族人願意來到教會認識這外來的信仰。因外來宗教(基督教)與當時原住民傳統信仰有所衝突,帶來了部落對於文化觀念上的衝擊。

 

因基督教為一神信仰,對於原住民族靈祭拜及傳統故事有所牴觸,讓部落族人對於傳統文化出現分裂,再加上天主教也來到魯加卡斯部落,大部分族人開始接受以禱告代替巫術,因巫術需要準備的東西及需巫師帶領,但禱告可以隨時隨地的執行。傳統醫療也被外來藥物給取代,最重要的文化慶典及族靈祭拜也出現嚴重分歧。部分族人選擇教會牧師或神父的帶領,逐漸的頭目在部落的權力也開始被分散。

 

1967年時期由國民政府成立鄉治下轄南興村,開始在部落設立村長等職位,讓政府能有效的管控部落族人等相關問題。這間接導致頭目家族對於族人上的權力及地位被削減。同時因環境及經濟問題,多數青、中壯年族人離開部落往外地賺錢維持家境,或移居城市居住,只有每年假日佳節才會回到部落短暫生活幾天。這讓部落缺乏人力,大部分的農作物無人耕種,部落農作物上的收成也隨之減少,讓每年部落豐收節或小米祭出現問題。因部落青、中壯年多數在外,小米的種植也需要人力及經驗,這導致小米在部落漸漸消失,小米祭也因小米無收成,也逐漸從部落文化慢慢遺失。

 

文 / 朱穆潛、朱亞惠

南興部落耆老,部落僅存的巫師吳女士。

林昆緯 攝

南興部落耆老。

林昆緯 攝

南興部落耆老。

林昆緯 攝

南興部落耆老。

林昆緯 攝

愛來武遊-武七逃

愛來武遊
大武鄉美麗帶有詩意的景色,總是讓來東部的旅人留下印象深刻,讓大武村有著彩虹放射的門面,也大武彩虹村讓南迴公路上多了一點顏色,白天從山坡的高處遠觀太平洋,可見海岸斷岩奇景,由陽光在不同深度的反射,自然的將海岸分割成三個顏色,自然海景美不勝收,晚間換成不同的布景,明月高掛的夜空,月光映射在海平面,形成有如詩畫中的月光海,。
文 /  李玫倉  圖 /  顏俊銘

利用網路搜尋大武鄉,很多遊客是衝著「彩虹村」的名義而來。大武會成為網路彩虹村熱搜名詞,原因在於2011年,著名油漆品牌得利塗料舉辦的世界性活動「Let’s Color」 當時的活動,涵蓋台灣北、中、南、東四個部分,而大武村很榮幸被票選為東部的代表村莊。雀屏中選的大武村,彩繪的部分是在大武橋南端的大武街入口處,並不是所有村莊皆有彩繪,參與彩繪活動的約莫20戶左右。由於青年人口多半在外地工作,所以知道此消息的當地年輕人甚少。雖然在車輛往來頻繁的南迴公路煞是顯眼,但是很可惜的是活動並未繼續延伸至村莊內。

 

雖然能夠在網路上搜尋到「大武彩虹村」這個名詞,但往往遊客多半也是稍作停留拍照便離開,其實大武鄉境內有著許多能停駐欣賞的景點,「武七逃」這個名詞,便是想要利用社區報的專欄,介紹鄉內各村鮮為人知的景點亦或秘境,透過社區報介紹給在地居民甚至遊客,讓社區報的讀者能夠更深一層的認識大武鄉這個夏日焚風逼人,南迴最南端的鄉鎮。
愛來武遊

今次主題由大武村出發,大武村在先前大武社區報內容,介紹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福安宮、神社階梯之景點,也介紹了建國百年由林務局打造的國家級森林步道,而在這些景點的附近,有著一個很多居民常常路過,卻又不曾發現的秘境景點。

 

從福安宮旁的道路向上,約莫100公尺左右會遇到神社階梯的入口,也是通往林務局大武工作站的入口之一,此時再向上到盡頭,右彎後便是往金龍湖與加羅板部落的節點,這條道路在地居民很常路過,卻鮮少有人能在這轉彎處停駐欣賞風景。這個地方對於整個大武街道算是相對的制高點,向下俯視除了能一覽大武街,天氣晴朗時更能伴著鄰近的太平洋無敵海景,一望無際的海洋在天氣好時能清楚看見屬於大武村的特殊海景-「三色海」。

 

東部海岸不如西部海灘,礫石多於砂石,海浪拍打沙灘,總能清楚聽見礫石滾動的聲音,也因此有遊客總是笑稱這裡的海浪多了一個聲音。而三色海的形成,也因為東部海岸約莫離岸邊10公尺後深度便急遽下降,所以海岸的深淺透過陽光照射後呈現不同顏色,而在大雨後的隔天,岸邊10公尺內甚至會出現第四色-泥土色。夜幕降臨,在天氣晴朗的夜晚,這裡也是觀賞月亮由海面升起,由月光與海面交織的月光海美景的最佳觀賞地點。雖然大武夏天長年來皆是全台最高溫,但在這三色海美景下,放鬆心情享受著徐徐吹來的微風,體驗村莊慢活的步調,你會發現大武村庄內雖然有著古樸的氣息,但得天獨厚的景色卻也襯托出其獨特之處。

 

愛來武遊
愛來武遊_月光海

愛來武遊 – 大武啟航風華再現

愛來武遊 - 大武啟航風華再現

愛來武遊大武啟航風華再現

眾所矚目的光雕音樂祭,在縣府的堅持與鄉民們的支持之下,大武鄉熱鬧地辦了一場盛事。雖然延遲了兩次才舉辦,但是從當天參與的人數看來,縣府與我們的用心沒有白費。在南迴的最初與最終站,透過熱氣球光雕音樂會的加持下,我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讓更多人看見大武。午夜天嘉年華會由於天公不做美,硬生生與光雕音樂會分開舉辦,雖有遺憾,卻也是我們未來必須更努力的方向。公所除了將更用心規畫相關活動,未來也希望能用相關規劃出的活動,與光雕音樂會相互輝映,真正做出屬於大武鄉的祭典,除了讓外地的遊客能喜歡上大武這個地方,也讓我們在地的居民能夠透過活動與遊客互動。在未來,希望「愛來武遊」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能夠集合鄉內所有大大小小的力量,將其化為實際行動,讓大家熱愛的家鄉,再次重返榮景。匯聚點滴的力量,大武累積的能量終將匯流成河,一鳴驚人!

國際嘉年華熱汽球 大武鄉史上第一場

2019臺灣國際嘉年華熱汽球 大武鄉史上第一場
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第一次在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舉辦,雖然前後歷經颱風豪雨的影響,順延了兩次,但終究讓這場大武有史以來第一場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如此盛大的活動完美落地。
文 / 圖  林昆緯、李玫倉

大武鄉與國際接軌

台東每年暑期熱氣球升空,受到許多國內外的遊客紛紛追球,追著每一場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每年台東縣政府都會規畫展出新的熱氣球,這也讓追球的愛好者,每一年都會有小驚喜,今年台東很不一樣,增加了大武鄉及綠島鄉兩場熱氣球活動,大武鄉以往沒有舉辦過如此盛大的國際型活動,今年大武舉辦的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可以說是大武史上最大型的活動,也讓大武鄉與國際活動接軌。

大武鄉有許多居民都知道台東每年暑假期間,台東縣政府會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大型活動,看到台東許多地方都有如此盛大的活動,且因為活動會吸引許多旅客前往參加,帶動在地觀光經濟發展,大武在過去有著南迴公路上風華年代的榮景,隨著時代的改變,榮景有如流水年華,但如今看到大武能有機會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讓大武鄉居民非常期待大武的未來,也希望大武鄉每年都能持續參加台東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的盛宴。

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李玫倉攝

一顆會發光的種子

發光的種子,這顆種子包覆著大武鄉未來的觀光發展,許多在地觀光發展,首先考慮到的是地方環境體質優劣,就大武的歷史地理來說,大武位於南迴公路南端,有著延綿的山脈及廣闊的大海,無光礙的星空,還有著的海平線日出的美景,而其中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有著遼闊的沙灘,許多遊客經過時會歇停片刻,拿出相機記錄下美麗的沙灘海景,大武具有發展觀光的原生景色,可以從海灘遠觀海平線日出曙光,在清晨陽光從雲中邊緣映射在大海,形成一條條柱狀的雲隙光,有如晚會舞台上的燈光特效一般,光雕漫射整個太平洋,這就是大武先天獨厚的自然體質。

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遠觀太平洋日出雲隙光。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遠觀太平洋日出雲隙光。林昆緯攝

尚武村落美食-劉台榮麵攤

尚武村落美食-劉台榮麵攤
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藏身在尚武村的國民美食麵攤是許多人從早餐的下午茶的不二選擇。現今店名台榮麵攤由現任第二代老闆劉台榮命名,為尚武村內第一家麵店。
文 / 圖  李玫倉

飄香40年的老字號麵攤

民國53年成立至今,台榮麵攤一開始並不是以賣麵食為主業。第一任老闆劉捷元於民國40年左右來台,原先在金門服役的劉捷元來到台灣後旋即辦理退伍,轉而考任公務人員。因為當初公務人員不能兼任其他工作,家中便由老婆打點經營水果攤以及冰店。民國61年,原先水果攤開始有轉型的念頭,由於老闆本身便有著一手麵食類的好功夫,於是就由原本的水果攤轉型而成麵攤,其名”尚武麵店”,由牛肉麵以及滷味為主打,好口味很快便傳遍鄉里。當時由於老闆公務員的身分,所以麵攤皆由老闆娘一手經營,直至民國64年劉老老闆公務人員退休,才由夫妻共同經營當時的尚武麵店。民國75年,現任的老闆劉台榮與妻子結婚,店門口經營,也漸漸由第二代接手。老闆說,父輩辛苦打下的基礎,口味以及精神,都要能原原本本的傳承。原是職業軍人的劉台榮,在結婚後兩年,也就是民國77年辦理退伍回家鄉接手這間麵店,從原先的榕樹下尚武麵店,轉變成今日大葉欖仁樹下的台榮麵店,唯一不變的,便是那傳承40年的好味道。台榮老闆說,門口的大葉欖仁樹,是從民國85年種植。當時因為路面拓寬工程,原本招牌的榕樹來不及移株死亡,但是客人們早已習慣在戶外樹下享用餐點,於是便在麵攤旁種植了大葉欖仁樹,恢復客人用餐習慣的環境。麵以大骨作為湯底,其實各家都是一樣,不同之處在於各家的肉燥製作方式,那才真的是商業機密,當問到老闆自家麵攤的獨特之處,除了令人垂涎三尺的滷味之外,老闆很自豪地介紹自家的麵點餐食。有別於其他以加入醬油為主的厚重湯頭,台榮麵攤的麵食皆以濃郁的大骨高湯呈現,每個來用餐的民眾,除了點上一碗自己喜愛的麵食,幾乎都會加點一些滷味。

看見堅持的好味道

一位李姓鄉民說到,自己喜歡這間麵店,除了用餐環境乾淨舒適外,更多是因為老闆在餐點裡注重的細節,因為自己也曾從事餐飲業,看見老闆連餐點裡的配角-豆芽菜都細心挑選過,就知道這間店的用心以及老闆的堅持,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

走過40年,老闆自接手這間麵店這些年裡,雖然總是輕描淡寫的說著自己只是將原本的味道好好的傳承,但透過一碗麵,可以看見的,是老闆對於每一份餐點的用心,以及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愛與堅持。


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民眾享用麵食。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民眾享用麵食。
李玫倉攝


尚武劉台榮麵攤,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大武鄉尚武村落美食劉台榮麵攤,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
李玫倉攝


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民眾享用麵食。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民眾享用麵食。
李玫倉攝


尚武劉台榮麵攤。尚武劉台榮麵攤。
李玫倉攝

台榮麵館

地址:965台東縣大武鄉政通路25號965

電話:08979 1534

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

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

為了讓青少年走出戶外運動強身,也培養籃球人才國民黨大武鄉青工會,在大武國中舉辦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有遠從關山池上 及長濱等12支球隊,共襄盛舉這場賽事。

文 / 圖  林昆緯


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
林昆緯攝


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
林昆緯攝

走出戶外揮灑青春熱血

據台東國民黨部副主任詹勳鴻表示,現在的學生都習慣一機在手滑著手機,不常到戶外運動,為了讓青少年放下手中3C產品走出戶外,所以於108年10月20日,在大武國中舉辦一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希望能藉此籃球競賽,讓更多的國中青少年走出戶外來運動。談到今年的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今年報名的隊伍非常踴躍,因為目標年齡以國中青少年學生為主,有遠從關山池上及長濱的球隊參加,而加上台東市區的國中球隊也一同參與賽事,男女生的球隊共有12支球隊參加,是今年舉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一個亮點。

籃球場邊教練的競賽

在今年的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競賽過程當中,也發現12支隊伍的教練非常有看頭,教練在球場邊各施奇招,分析研究著對方的球隊,而且還要發動分析雙方應對情況,在場上即時提出進攻及防守的修正,各隊的籃球教練善於構思球員比賽狀況,集思廣益創造比賽得分效益。籃球教練善於將自己的思想和計劃變為球隊的思想和行動,提高比賽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教練員還要對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充分的調度,做好各種應變準備,這也成為今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中教練群的另一個競賽。

熱血青春的快樂回憶

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大武國中派出男籃及女籃出賽應戰,分別由大武國中籃球教練鍾志鴻教練領軍的大武國中男籃隊伍,以及大武國中籃球教練潘志萍帶領的女籃隊伍,兩支球隊參賽,在今年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中,大武國中女籃勇奪女子組冠軍,另外大武國中男籃技高奪得殿軍,這也讓大武國中的籃球校隊勝戰歷史再添一筆。在許多參加今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的國中青年中,許多國中學生都是9年級生,也就是說在國中的籃球生涯中,這是最後一次參加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所以在這場賽事當中也格外的珍惜每一進攻的機會,奮力往前的衝刺,盡情揮灑熱血青春,也讓籃球在空中弧線,記錄著快樂的回憶。


大武國中男籃,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女子組冠軍,球隊合影。大武國中女籃,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女子組冠軍,球隊合影。林昆緯攝


大武國中籃球教練,潘志萍教練。大武國中籃球教練,潘志萍教練。林昆緯攝


大武國中籃球助教,葛旭言助教。


大武國中男籃,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墊軍,球隊合影。大武國中男籃,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墊軍,球隊合影。林昆緯攝


大武國中籃球教練,鍾志鴻教練。林昆緯攝大武國中籃球教練,鍾志鴻教練。林昆緯攝